数据结构&算法 冒泡排序
-
冒泡排序
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。该排序算法是基于比较的算法,其中比较每对相邻元素,如果元素不按顺序交换。该算法不适用于大型数据集,因为其平均和最坏情况下的复杂度为Ο(n2),其中n是项数。 -
冒泡排序如何工作?
我们以未排序的数组为例。冒泡排序需要O(n2)时间,因此我们将其保持简短而精确。冒泡排序从头两个元素开始,然后比较它们以检查哪个更大。在这种情况下,值33大于14,因此它已经在排序的位置。接下来,我们将33与27进行比较。我们发现27小于33,并且必须交换这两个值。新数组应如下所示:接下来,我们将33和35进行比较。我们发现两者都已处于已排序的位置。然后,我们移至下两个值35和10。那么我们知道10比35小。因此,它们没有被排序。我们交换这些值。我们发现已经到达数组的末尾。一次迭代后,数组应如下所示:确切地说,我们现在显示每次迭代后数组的外观。在第二次迭代后,它应该看起来像这样-请注意,每次迭代后,至少有一个值在末尾移动。而且,当不需要交换时,冒泡排序会得知数组已完全排序。现在我们应该研究冒泡排序的一些实际方面。 -
算法
我们假设list是n个元素的数组。我们进一步假设swap函数交换给定数组元素的值。 -
伪码
我们在算法中观察到,冒泡排序会比较每对数组元素,除非整个数组完全按照升序排序。这可能会引起一些复杂性问题,例如如果数组不再需要交换(因为所有元素都已经升序),该怎么办。为了解决此问题,我们使用了一个标志变量swapped,该变量将帮助我们查看是否发生了任何交换。如果没有发生交换,即该数组不需要排序更多的处理,它将退出循环。BubbleSort算法的伪代码可以编写如下- -
实现
我们在原始算法及其临时的伪代码中未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,每次迭代后,最高值都将落在数组的末尾。因此,下一次迭代不需要包括已经排序的元素。为此,在我们的实现中,我们限制内部循环以避免已排序的值。以下是C语言的实现